第(2/3)页 伯固的态度强横起来,一甩袖子道:“讨伐是上国的权力,而防御是小国的本分。如果上国一定要出兵辽东,那么我们高句丽军民,将拼死抵抗。” “请大王听我说完。”司马懿摇了摇头,一副不乐意生事的样子。拱手说道:“当时我劝说过皇帝。讨伐辽东,得不偿失。而我朝国内还有袁绍、曹操、孙坚等叛逆需要剿灭。不如把辽东卖给高句丽。” “卖?” 伯固、启琼的脸上都露出异色,惊讶的看着司马懿。 司马懿点了点头,又说道:“皇帝性格刚猛,如果平白无故的失了辽东,一定会讨伐高句丽。但是如果高句丽肯出十万石粮食、一千斤黄金、三千斤白银、一万斤黄铜。皇帝就以山海关为界,与高句丽划分疆土。并承诺,永远也不讨伐高句丽。” 说到最后,司马懿补充了一句道:“到达幽州的粮食,得足有十万石。” 千里运粮,会消耗很多。 没准从高句丽到达幽州的粮食,十万石可能只剩下二三万石了。 司马懿是故意说这些细节,以麻痹高句丽君臣。 他相信高句丽君臣一定会答应的。 谁都知道梁国的皇帝不好惹,鲜卑人、乌桓人的下场都是很惨烈。现在高句丽胆敢抗衡,是因为步军守城,梁军千里出兵,粮草转运困难。 而且高句丽天寒地冻,恐怕梁军水土不服。 还是那老生常谈的四个字【恃远不服】。 但是梁朝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司马懿对于伯固有过一番了解,是个野心勃勃的国王。对于这样的明君来说,粮草、黄金、白银、黄铜并不是必要的。 领土、人口才是必要的东西。 高句丽君臣一定会答应的。 伯固、启琼对视了一眼,顿时露出了惊喜之色。伯固更是迫不及待的向司马懿确定道:“上使的话当真?” “千真万确。请大王写好国书,派遣使臣与我前往广阳郡。我朝皇帝会立刻签订国书。只要大王能办到物资的问题。便以山海关为界,划分两国疆域。辽东以及辽东以外的地区,都归属高句丽。” 司马懿重重的点了点头,说道。 “好。”伯固重重的点了点头,立刻答应了。司马懿猜的没错。他们虽然准备战争,保卫辽东,但是对于梁朝以及梁朝皇帝还是有一些畏惧之心的。 能用钱获得领土,保平安。 为什么不做呢? 但是伯固想了一下后,脸上露出难色,对司马懿说道:“不瞒上使。下国国土贫瘠,恐怕一时间凑不出十万石的粮食。可否用一些人参、红参等特产代替?” 司马懿无所谓,反正都是麻痹而已。但他还是假装考虑了一下后,说道:“这个我做不了主。还请大王派遣一个能说会道的使臣,亲自对皇帝说明。” “却是孤失言了。”伯固朝着司马懿拱手,表示歉意。 随即就没什么好说了。 酒宴早就准备好了,伯固命人送上来,并起歌舞。席间,伯固举着酒杯对司马懿说道:“上使。这酒还是【骠骑酒】。对我们高句丽人来说,冬天能喝上这一口烈酒,真是比什么都好。” 司马懿对此并不惊讶。 【骠骑酒】早就传遍天下,远销国外了。尤其是高句丽、三韩、凉州、草原这些冰冷的地方,销量特别好。 因为【骠骑酒】是朝廷垄断的,也为朝廷带来了大量的利润。 很快司马懿假装喝醉,被伯固派遣太监扶着离开了。 歌舞撤走,而伯固与启琼继续喝酒吃肉。 “相国。虽然司马懿说是他劝说的梁国皇帝。但是梁国皇帝是何等样人?如果不是他自己有这个意思,怎么可能被人说动呢?梁国皇帝在乎的还是国内的袁绍、曹操、孙坚等人。而他现在屯扎在幽州,千里运粮。顺手从我们手中拿取粮食、黄金、白银、黄铜作为辎重,也算是算盘打的精明了。” 伯固眉宇间神采飞扬,红光满面,以为胜券在握了。 “大王说的是。辽东郡就是我们的了。而以我们的实力,攻打乐浪、三韩轻而易举。这东北之地,尽归了高句丽。” 启琼也是红光满面的点着头,一副志向远大的样子。 伯固点了点头,又说道:“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情没办成之前,需得慎重。使臣人选很关键。你挑选一个能说会道,精通洛阳官话的人。” “是。”启琼也是认真的拱手应是。 这件事情很重要,但是伯固认为是胜券在握了。他酒意正浓,说道:“还有扶雅的事情,你也给孤办了。” 启琼的脸上露出了难色,但还是拱手应声道:“是。” 在高句丽,国王的权利很大,但没有到达全部集中所有权利的地步。在高句丽的东部,生活着一个族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