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甜(一)-《大西洋之王》
第(1/3)页
(求订阅!求票票!)
那有没有能够随吃随取的“甜味”呢?
通过啃咬甘蔗,印度人民发现甜味来自挤出来的液体,虽然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但是在之前的几千年间,人类竟然从未发现!
阿三人在日常的做饭中就已经知道一个道理——大火收汁,那么熬煮甘蔗汁会不会就能够得到浓缩的“甜味”呢?
他们说做就做,将挤出来的甘蔗汁收集起来,然后用容器盛着进行加热煮沸,随着汁水的逐渐浓稠,再经过冷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块蔗糖诞生了。
天知道这种似乎只有天上才有的甜蜜味道带给人世间什么样的冲击。
白糖的出现,似乎是人类第一次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而这样的幸福自然不是阿三人民能够独享的。
到了华夏周朝时期,进行甘蔗贸易的商人才开始踏足这片神奇的古老大地。
当周朝皇族第一次品尝到甘蔗的甜味时,他们对这种从未品尝过的味觉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在天子的建议下,两广地区开始引入甘蔗进行种植,并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吃法——不再啃着吃甘蔗,直接用重物碾压甘蔗收集汁水,盛在容器里面。
这估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杯“饮料”,甜甜蜜蜜的甘蔗汁,可远比可乐带给人类的冲击要大得多。
自从周朝开始种植甘蔗,聪明的华夏人就在“如何更好地吃甘蔗”这个话题上展开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阿三的蔗糖是通过熬煮制成的,而华夏的蔗糖是通过暴晒制成的。
汉武帝时期,张骞从漫长的丝绸之路带回来一个印度的制糖秘方,人们看过之后就开始如法炮制,可能华夏人民对美味的要求比较高。
感觉煮出来的蔗糖不紧实,甚至有点黏牙,于是人们就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朝人民发现在阳光的暴晒下同样能够制成块状物的蔗糖,他们就开始在这个方面进行“深造”。
通过对阳光角度、甘蔗的量等深入的研究,他们终于制作出了口感更佳的糖块。
虽然华夏晒出来的糖块跟印度的比着有一点不同,但是很多皇室贵族还是感觉阿三的好吃。
华夏历朝历代的人民对“糖”的研究从未放弃,直至唐朝,华夏人做的糖才被公认为比印度的美味。
当时唐玄宗为了研制“糖”的最新做法耗费了不少心思,甚至叮嘱玄奘去印度求经时顺便带回来阿三制糖的最新秘方,看来人对“糖”却是十分疯狂。
糖的味道却是好吃了,但是色泽看上去就还差了那么回事。
于是,华夏古代关于“糖”的改变再次登上历史的舞台。
元朝忽必烈善战,将战火一度蔓延到了欧洲,他发现这里的糖要比国内的白,于是就将会制糖的巴伦比人带回华夏进行“技术交流”。
巴伦比人教元朝的人们在蔗糖里加入树灰,声称这样可以将糖的色泽变白。
人们半信半疑地照做,没想到却是如此,糖白了不说,口感上反倒另有一种风味,于是起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白糖。
这个时期的华夏,在制糖业上无人能及,受到了欧洲各国的青睐。
关于白糖,还有一个小误会。
1981年,季先生收到了一个敦煌残卷,正面印着阿三佛经,背面记载着他们的制糖技术,但是“白砂糖”这个名词是用“cini”进行表示的,而这就显得非常的奇妙了。
在阿三,“cini=华夏”,这就说明华夏人民认为白砂糖是华夏最先发明的,而这却是个天大的误会。
虽然华夏的白砂糖好吃,但是制作的方法还是向巴比伦人学习的,严格意义上,白砂糖的发明者应该是巴比伦人。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阿三人错认为白糖是华夏发明的呢?
这要追溯到华夏的明朝时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