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加入赫尔戈兰海战情节-《大西洋之王》


    第(2/3)页

    英国的本土舰队和德国的公海舰队都进入了战斗泊位,英国本土舰队的主要战斗力都集中在大舰队,大舰队的指挥官是海军上将约翰·杰利科勋爵,主要基地在奥克尼群岛中的斯卡帕湾,辅助基地在苏格兰的港湾里。

    大舰队中包括20艘一级战列舰和4艘战列巡洋舰,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德国军舰逃进大西洋,保卫北海,监视公海舰队,在出现有利机会时将德国的公海舰队歼灭。

    海上力量对战争的影响从一开始就感觉到了,从大战爆发起,海上封锁的威力尽管动作迟缓,初期不尽完善,但逐渐加强,终于像巨蟒那样无情地越缠越紧。

    英国人运用他们强大的海上力量来对付德国,同时极大地得利于它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英伦三岛恰好与欧洲大陆西侧隔海相望,对北海和德国通向波罗的海之路形成包围堵截之势。

    1914年战争爆发前夕,英国皇家海军的力量远比德国帝国海军强大。

    皇家海军一共拥有无畏级战舰21艘,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无畏舰上装备了8门380毫米口径的巨炮,射程约13公里,是普通战舰上火炮射程的三倍。

    德国海军的主力公海舰队,有14艘无畏舰,战争爆发后,德军的公海舰队被封锁在基尔和威廉港中,消极避战。

    英伦三岛的位置扼守住北海的出口,德国的公海舰队实际上已成了英国大舰队的囊中之物,大舰队只要在那儿停泊一个舰队就收到了封锁德国的效果。

    显然处于劣势的公海舰队是不会出来向集结在那儿的大舰队挑战的。

    而在另一方面,雷场、潜艇等的威胁也制止了大舰队进到亚德湾攻击德国舰队,英国的目的是把公海舰队引诱出来消灭。

    而德国人则想运用计谋一点一点地逐个歼灭大舰队的各个部分,以此把它削弱到自己能对付的水平。

    对这两支世界上最大的舰队来说,战争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令人厌烦的待机中度过的,英国舰队在奥克尼群岛上的斯卡帕湾和苏格兰的克罗马特阴冷的基地上待机。

    而德国舰队则藏身于赫尔戈兰岛的火炮和赫尔戈兰湾布雷场的背后,在亚德湾的不来梅港和威廉港待机,较陈旧的舰艇部署在波罗的海基尔港。

    随着陆上节节败退,英国海军中求战的呼声越来越高。

    英国潜艇部队司令凯斯准将接到报告,每天傍晚德国的轻型巡洋舰都护送驱逐舰到赫尔戈兰湾做夜间巡逻,黎明时巡洋舰与驱逐舰在赫尔戈兰湾西北20海里处相会,护送它们回港。

    凯斯认为这个规律对英国舰队是个机会,就起草了一份突袭敌人的计划,即利用潜艇当诱饵,把强大的水面增援舰只布置在视界以外,把德国人引到赫尔戈兰湾以西的海面袭击。

    由于凯斯的一再坚持,和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传统尊严熏陶下的中下级军官渐渐流露出来的不满,致使英国大舰队司令杰利科上将不得不同意了凯斯的诱敌计划。

    以己方的3艘潜艇和2艘驱逐舰分队前往德国海域,扮成围歼德国驱逐舰分队的假象,以吸引德军大部队出巢,并继而一并歼灭之。

    整个计划要求快打快撤,尽量减少暴露在敌人大门口的时间,务必赶在德国援兵到来前结束战斗。

    为求保险,凯斯要求从大舰队中调出第一轻巡洋舰中队做近接支援,还申请出动大舰队主力做后盾。

    但杰利科上将不允许因为一次小打小闹的突击而影响到大舰队的正常巡逻,他干脆利落地拒绝了这一“非分”要求。

    就在行动开始之前,杰利科审查了作战计划,认为其中的突击兵力不足以应付突发情况,且远在亨伯河口的远距离支援群根本无法及时提供支援。

    于是在凯斯和蒂里特出发后,他命令贝蒂中将率领第一战列巡洋舰中队“雄狮”号、“玛丽女王”号和“大公主”号及古德诺夫准将指挥的6艘轻巡洋舰与第二战列巡洋舰中队会合,紧随蒂里特开赴赫尔戈兰湾。

    1914年8月26日午夜刚过,第八潜艇支队就从哈里奇港启程前往战区,凯斯乘坐驱逐舰“静默猎犬”号随行指挥。

    蒂里特也在这一天上午9时登上了旗舰“林仙”号,轻巡洋舰“林仙”号火力强,速度快,但服役才仅仅15天,各种设备还缺乏磨合和调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