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殷正心-《过河卒》
第(2/3)页
这是个持之以恒的活计,齐玄素一干就是三年,中途顺带参加院试,考取了秀才功名。
有了好学和小有才气的名声,便开始正式的求学之旅。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如此又是大半年。
走完前面的这些步骤,便是拜师了。
儒门的老师分得很细,一个儒门弟子一辈子有很多老师,这是道门不能相比的。
小时候有蒙师,就是启蒙的老师。
长大了读书,亲自指教讲读的为受业师。
或出外就傅,或请先生来家馆课,或到书院肄业,或向著名学者“问业”。据此,受业师又细分为业师、课师、问业师、肄业师、书院肄业师等等。
后来科举,有受知师,又叫座师,其实是本科主考官或总裁官。
还有房师,是举人、进士对荐举本人试卷的同考官的尊称。因乡试、会试中分房阅卷,应考者试卷须经某一房同考官选出,加批语后推荐给主考官或总裁,方能取中,因有此称。
最后是保举师,大臣向朝廷推荐人才,以使其得到提拔任用。多指大臣荐举下属,对下属有保荐之恩的被称之为保举师。
齐玄素现在的拜师就是问业师,齐玄素游学半年,借书三年,求学又是大半年,转眼就是及冠之年了。
冠礼一般要由长辈主持,齐玄素便借着这个机会,向这位先达提出了拜师的请求,要做入室弟子。
这位先达姓黄,单名一个“枚”字,看似只是乡贤,实则官至礼部尚书,致仕后还乡,这才给了齐玄素拜师的机会。
这也绝不是机缘巧合,而是齐玄素精心挑选的结果。
君择臣,臣亦择君。师父挑弟子,弟子也挑老师。
这都是双向选择。
至于齐玄素从哪里得来的情报,那大半年的游学经历可不是游山玩水,更不是漫无目的乱逛,其实有着极强的目的性,这些情报就是在游学中得来的。
原来的殷正心肯定没有这个心思,不会知道有一位礼部尚书致仕还乡,就算知道,也未必就敢登门。就算登门了,也未必能做到让黄枚满意。
不过这些对齐玄素来说,都不算什么。且不说齐玄素此时如同天上仙人,以太上视角落子人间,本尊超然物外。就算换成真正的人间,身在局中,齐玄素也没什么好怕的,与他的过往经历相比,这都是小场面。
看似是殷正心侥幸遇贵人,实则是齐玄素精心谋划的结果。
其实人间又何尝不是如此,许多的机缘造化,看似都能用“运气好”三个字来概括,实则是天上仙人落子。
早已注定。命中注定。冥冥之中标注好了价格。
殷正心如此,齐玄素又何尝不是如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