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独立女性新格局?-《我真是万亿大佬》


    第(2/3)页

    成熟的作家、编剧均是创作职业化的结果,就是说一个有天赋的写作者如果不把百分百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创作,便根本不足以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全职写作有相应的风险与代价,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就讲:一个人作家在决心写长篇之前,必须有足够多的原始积累保证自己不会挨饿。

    编剧艺术是时间的艺术,作品深度是作者的深度,内容行业是农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剧集制作再怎么产业化,也不能让讲故事的人产出化。

    业余编剧缺乏深度,缺乏生活的沉淀和积累,但又想出作品,就不得不靠脑补和瞎编。

    而脑补和瞎编的成果,一定带着标签化的强烈俗套。比如在描绘都市渣男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业余编辑只能往“窝囊废、小气鬼、骗炮男、陈世美”这四种类型上去编,毫无新意。

    不光是新一代的编剧,受校园青春疼痛文学启蒙的新一代观众也有同样的问题——纸媒时代追郭敬明,门户时代追木子美,移动时代追咪蒙……

    对生活的理解更多来自于别人的填鸭和投喂。遇到经验之外的艺术复杂性与历史厚重性,就用三观不正强行消解。

    于是在新一代观众眼里,《包法利夫人》变成两个世纪前作天作地作死自己和老公毁了一家子人的法国女文青的故事。

    《英国病人》变成把婚外恋说得冠冕堂皇。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屌丝逆袭。

    《断背山》是gay男骗婚;《泰坦尼克号》是旅行出轨……

    要知道人本身是非常复杂性的东西,这个也渣男,那个也渣男,你把这么复杂的人性变化,用这么低能的一句话就去涵盖?

    太幼稚可怜了吧?

    “我觉得不是《三十而已》够不上好剧的标准,而是它压根没打算套进剧的标准。”

    胡方分析道:“如果说之前那类表情包、抠图的剧叫做ppt剧,那么《三十而已》则开启公众号剧的新篇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