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炒百年的栗子-《舌尖上的神豪》

    这里说鲇鱼其实是香鱼,顾名思义非常香,而且不仅闻着香吃着更香,曾经是乾隆皇帝的供品,被誉为“淡水鱼之王”,肉质细嫩,多油且鲜。

    这道主食料理先将大米用昆布柴鱼高汤炊煮,快煮好时,在上面放上烤好的香鱼,再撒上蓼草磨成的粉末。女将端来烹饪炊饭的釜锅向我们展示,随后将香鱼去头碾碎与米饭混合,一小碗一小碗盛出。可以闻到香鱼的特别的香气,吃到嘴中有股淡淡的辣味。

    万愿寺辣椒也是京野菜名录中的一种。这碗血红的浓汤做法很特别,将红万愿寺辣椒磨碎成桨后与特制高汤混合后过滤,加热并加入七味等调料。汤味道很奇特,还以为巨辣,但实际上没什么特别的味道。汤中有莲根饼,是把莲藕磨碎混合山芋泥加以调味油炸而成的。

    不由感叹在千年京都,掀开一家老店的暖帘,点一道流传百年的料理,筷子便是你考古的工具。当料理的美味绕于唇齿之间,你的味蕾便读懂京都的历史。

    路过瓢亭,在南禅寺的松林参道旁。400年前不过是一家小小的喫茶店,兼卖些茶果子。不知哪一天,有客人问道店里还有其它的吃食吗?老板娘便取了自家的鸡蛋,煮了一颗溏心蛋。这颗煮不熟的蛋,一煮就是400年。

    再后来为款待在祗园彻夜纵酒寻欢、清晨时来此觅食的王孙公子,瓢亭在七八两月供应早餐朝粥。这碗粥,一熬就是150余年。

    外表并不花哨,用热梅昆布茶开胃,芝麻酱拌黄瓜、蒸甘鲷、田乐贺茂茄子盛在3层陶器里,与瓢亭玉子、鲷鱼寿司、万愿寺青椒一同作为小菜。

    吃过小菜,侍者端来豆腐味增汤和烤香鱼,鱼香遇清汤,味蕾便欢腾起来。白粥是朝粥的主角,熬得浓稠的白粥配上店内秘制的酱汁,从舌尖一直暖到发梢。

    比起发源于宇治的辻利、中村滕吉,有280多年历史的一保堂,才是京都茶文化的集大成者。一保堂原名“近江屋”,后因皇室的一句请用心、专心、一心来保茶而更名,这一保就是150多年。

    店内一派日式茶铺的古风:每个月卖的茶,用毛笔手抄挂在店里;包茶叶的包装纸150多年未曾换过样式,每一张都印有陆羽的茶经,封条上则烙着名号;芳泉,熏风,甘露,云门之昔,每种茶叶的名字都如诗般写意。

    茶室名为嘉木,取自茶经中的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雨露、抹茶、煎茶、番茶,都能在茶室之中品茶。品茶时,店员会在旁边指导,即使不懂日式茶道,也能亲手泡出地道的茶来。

    每种茶都有对应的和果子相搭配。味道浓郁、略感苦涩的抹茶浓茶云门之昔,要配上甜味的和果子。而味道相对淡一些的薄抹茶京极之昔,要搭配味道清爽的和果子。

    这里虽然号称肉食者的天堂,但素食主义者一样能找到自己的心头所好。有380多年历史的奥丹豆腐,以纯素食的豆腐料理而闻名,要是吃和牛、寿司吃得满嘴油腻,不妨到此刮一刮胃肠里的油脂。

    一座精致小巧的日本传统庭院。入店之后,先脱掉鞋子,店员会把你引入餐厅。坐在落地窗前,窗外是苔青树碧,溪水蝉鸣,颇有几分雅意。

    一种是小火炉加热的汤豆腐,配有蔬菜天妇罗、胡麻豆腐、山药泥、山椒味噌烤豆腐,以及白饭和小菜。另一种是不加热的冷奴豆腐,豆腐浸在冷水之中,由就餐者自己调味。

    虽然主料是清淡无味的豆腐,但假以不同的做法、加入不同的酱汁,却能演绎出不同的美味。给平日里吃香喝辣的舌头放个假,让嗓子体验一次绢豆腐的顺滑,也不枉到此一游。

    这里有百年历史的和果子老店并不难找,但有500年历史的,只有虎屋果寮一家。创立于室町时代后期的虎屋果寮,1586年就开始为王室提供御用点心。毫不夸张地说,虎屋果寮的历史,就是和果子的历史。

    小仓羊羹夜之梅是虎屋果寮的招牌美食,远在1694年便被写入史书。点上一份羊羹,配上一杯抹茶,坐在阳光明媚的落地窗前细细品味,京都古意,便在此间。

    比起以上这些赫赫有名的名店,炒了140年栗子的林万昌堂显得不太起眼。但这份坚守百年、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格外的让人尊敬。

    选用的栗子全部产自河北,在千里之外的京都,遇见来自国内的栗子,是很奇妙的体验。

    140年的时间,足够他们把栗子炒出花来。栗子冰淇淋、栗子羊羹、甘栗纳糖、栗子糖果......甚至还有季节限定的抹茶栗子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