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还有就是那些参与新分工的人,因为不再从事粮食生产,也有没有饭吃直接饿死的危险,因而让那些思想保守的人对新兴的行业位置如蛇蝎。 非但如此,人们的舆论压力,也让在意这些议论的人不堪重压。 什么标新立异、不务正业、好高骛远、轻浮淫逸这样的标签,动不动就给这样的人贴上。 而那些本来就是农家出身的人,一旦这样的标签上身,一辈子就和持重老诚这样的品质永别了。 而忠厚老实的品质是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基本要求。 也就是说,一旦一个人从事工业商业有关的事情,那么就和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样的唯一光明大道绝缘。 除了这样的被正统社会所排斥,还有其它恶劣后果。 比如,那些盗贼知道工商业者一般有钱,最喜欢打劫这样的人家。 还有一旦遇到军国急需,这样的工商大户先就会被当作出血的对象,让他们输捐,甚至倾家荡产报国救难。 与此同时,当这些工商业者遇到灾祸的时候,那些国家机器的保护良善的职能,则不会对他们一视同仁地救援,更别说优先照顾了。 士农工商四业,谁让你排在最后? 无商不奸、为富不仁,这些都是他们永远摘不掉的帽子。 到了满清朝代,世情一遍,这个矛盾更加复杂。 因为涉及到中外通商,门户开放的问题。 问题的实质,也成了到底怎样对待外来的那股势力。 实际上还是一个悠久的历史的问题,是否坚持重农轻商、如何重农轻商的问题。 因此,以曾国藩为主的开明思想家就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这个主张至少反对了两种极端的主张。 一个主张是完全的门户开放,照搬西方那一套,放弃中华上国悠久的国策。 另一个主张就是彻底的闭关锁国,把所有西洋的东西完全摈絶与国门之外。 由此可见,这个看起来是学术流派之争,基本上是国体之争、是政治制度之争、是总体经济框架之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