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照晴碑-《择天记》
第(2/3)页
想要确定位置,便需要确定所有参照物的位置。
想要观察到不变的客观真实,是不是首先便要看懂环境对客观真实的改变?
观碑者需要读懂的信息,需要明悟的道理,是不是就隐藏在这种变化里?
站在庐前,陈长生看着碑文,保持着相同的姿式,很长时间都没有动。
朝阳已然全部跃出地平线,朝霞远看着天书陵,送来一片暖意,晨林里的寒意渐渐被驱散,天书碑的侧面被染红,很是美丽。
看着石碑边缘的那抹红,陈长生闭上眼睛,静了会儿,然后转身。
他不再看碑,而是望向碑庐四周。
林梢已经被尽数染红,仿佛将要燃烧,远处那些若隐若现的碑庐,更难确认方位。他从陵下走来,到了这第一座天书碑前,路便到了尽头,再没有路通往别的那些天书碑,然而都说天书陵只有一条路,那么这是什么意思?
朝阳燃烧了林梢,红艳的光辉照亮了庐侧先前一片幽晦的山崖,这时他才看到,崖上刻着几行字。
与难以理解的天书碑不同,那块崖间的文字很好明白,因为用的是所有人都看得懂的文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淡荷丛一段秋光,卷香风十里珠帘。”(注)
这首诗是两千年前的道门之主,初次入天书陵观碑时心有所感而写。
天书陵的第一座碑,也从此有了自己的名字:照晴碑。
从来到碑庐前到离开,他只看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便转身离开,而且没有犹豫。
离开照晴碑,顺着山道向下方走去,转过一处山坳的时候,他看到了折袖,看时间,折袖应该在这里已经站了会
折袖微微挑眉,明显没有想到他这么快便要离开。
“我不喜欢热闹,不想和人挤在一起看碑。”陈长生给出一个没有什么说服力的解释,看着山下远处林里隐隐飘起的炊烟,提醒道:“大家都已经醒了,如果你想观碑的时候没人打扰,最好快些。”
折袖点点头,向山道上方走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