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新老爷-《重生:我的80年代》
第(2/3)页
可能出现在莫斯科市区内的某个高档场所内,会更合适。
身材颀长,穿着平底皮靴的情况下,目测身高接近一米八,蓝色牛仔裤包裹着两根浑圆修长的腿柱,腿长一米几的说法,搁她身上不算夸张。
斯拉夫姑娘果然抗冻。
穿着一件灰色羊毛衫,胸脯和腰间勾勒出惊心动魄的弧度,外面敞开套着一件褐色呢绒大衣。
生有一张鹅蛋脸,肤白胜雪,五官柔和,因此那么一大只,竟也显得俏皮可怜,这也是典型的斯拉夫姑娘特征了,高加索姑娘的五官会更加立体些,类比之下会显得更冷峻。
金发,碧眼。
硬是要得。
当然,李建昆更感兴趣的是她那口流利的英语,有些意外之喜,这姑娘显然不是大概能听懂的程度。
说实话,哼哈二将的那名司机,李建昆不是太喜欢,眼珠子喜欢骨碌碌乱转,后面了解到是市井混混出身,邂逅哼哈二将也算一人得道,如今家里的日子应该好过九成苏联民众。
就等于只是想过来捡几粒芝麻,结果不小心发现一颗西瓜。
无论接下来在这边做什么,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所以李建昆最缺的是一名好用的翻译。
当然,好不好用,还得深入了解一番。
至于这姑娘愿不愿意替他工作,李建昆其实不太担心,该说不说,这个世界上能拒绝他的Offer的人,如今应该不多。
李建昆站起身来,对着站在廊檐外人堆里的斯拉夫姑娘,表示感谢,然后左手放在身后,微微弯腰,右手做手势,发出共进早餐的邀请。
苏娃怔怔后,回礼表示自己吃过早饭,然而餐厅里恰好传出来的烤肉肠和煎鸡蛋的香味,使得她很不争气地咽了抹口水。
早餐是吃过,一小碗开水泡燕麦,家里仅剩的一点牛奶得留给弟弟妹妹。
“我们住在那座红色小山庄里,初来乍到,对本地缺乏了解,也不会说俄语,小镇上可能找不到比你英文更好的人,不知道姑娘愿不愿意抽出点时间,和新邻居介绍一下这个小镇呢,喝杯茶也行。”
李建昆面带微笑,那副迪奥墨镜已经遮掉,五官深邃,面相周正,显得特别绅士。
这样一来苏娃没办法拒绝。
在苏娃款款走上前时,围观的人堆里也变得更热闹起来,毕竟李建昆主动承认身份,大家皆好奇打量着,认个脸熟,更希冀着这位新来的外国老爷,能像小费奥多罗夫老爷那样宽宏大度。
日子越来越难熬,谁也不敢保证自家不会遭遇过不去的坎儿。
慕大娘端来香气四溢的烤肠煎蛋套餐,也不知道馋死围观的多少小朋友,富贵撇撇嘴,想着跟东北搭界,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所谓的豪华套餐,一份里面只有六片烤肠,一个煎鸡蛋,配一勺某种黄豆子,绿色那是一丝么有。
敢卖十卢布。
按照李建昆他们昨晚聊天时说的汇率,那就是十六美元,乘以个3.7倍,将近六十块人民币。
国内不少人一个月工资。
李建昆喊住慕大娘,做手势示意她给身旁的斯拉夫姑娘也来一份,因为知道这话后者肯定不好意思翻译。
慕大娘开心应下,心想不愧是新老爷,八成比小费奥多罗夫老爷更有钱。
苏娃微微红脸,终究没能说出制止的话,桌面上的香气扑鼻而来,天知道嘴里分泌出来的越来越多的口水,忍得她有多辛苦。
“这杯茶你先喝吧。”
李建昆递过身前没动的红茶,苏娃欣喜的同时,碧蓝眼眸里掠过一丝怪异,无法分辨对方是看穿她的窘迫,还是本身就是一位热情的绅士,遂笑着接过,端到嘴边小抿一口,掩饰掉了随时会出糗的尴尬。
因为两位先生在认真干饭,苏娃也就没有打开话匣子,仅仅相互认识了一下。
李先生苦笑着表示,可能往后只能称呼她为苏娃小姐。
苏娃莞尔一笑,知道苏联人的姓氏对于外国人来说,确实很头疼。看看对方的姓氏多简单,一个“LI”而已,哪怕她都能发音标准。
“我的小甜心,好好享用吧,我多给了你一勺鹰嘴豆,还希望你跟两位先生解释一下,别让他们误会。”
“谢谢慕大娘。”
慕大娘叫什么名字,苏娃也不知道,反正大家都这么喊,这个店名也叫慕大娘餐厅。
火候正好的煎蛋用餐刀切下一小块,再用餐叉送到嘴边,苏娃慢慢咀嚼着,情不自禁地眯起眼睛,她记得自己上回吃鸡蛋,还是两月以前,那时候经济还没那么糟糕。
真的是一天一个变化啊。
遗憾的是,不是变好。
她没留意到的是,干饭人李建昆其实并没有认真干饭。
这姑娘吃饭的仪态,透露出不少信息,对于她的家教面貌、社会关系、文化层次,李建昆已有一个大致猜想。
李建昆瞥一眼富贵道:“没吃饱你再要几份。”
要是在别处,这话都不需要他说,富贵才不会跟这个壕无人性的家伙客气,问题是这饭味道可以,尤其是那肉肠,深得他意,但是吃得有些糟心。
李建昆补充一句道:“那两个货赚人家的钱,还不是这样。”
是啊!
通透了。
“那你跟她说,再来八份。”
四十片肉肠,合起来顶多两根,加上十个鸡蛋,不算多吧?问题是又没有别的顶饱的东西吃,比如包子馒头,富贵认为很合理。
李建昆用英文翻译完后,苏娃睁大眼睛,“多少份?”
然后慕大娘喜上天。
围观看客们惊呼不止。
当然不是因为富贵的饭量。
这年头谁下馆子,还敢为了吃饱?
富贵麻利干饭的时候,李建昆和苏娃双双吃完后,端着茶杯闲聊起来。
苏娃给他详细介绍了苏列斯拉夫尔小镇,这个镇子说小,其实不算小,苏联的行政地区划分,与国内大同小异,下设好多个村子,人们也赶集,这就是街道上为什么人满为患的原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