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君臣观礼(再来一更)-《大明嫡长子》


    第(1/3)页

    正德五年以来,红薯在大明朝走进千家万户。

    按照最新的种植面积,全国已有超两千万亩,而亩均产量已经随着种植技术越发熟练达到了25石。

    虽然离现代农业每亩6000斤也就是40石的标准仍有距离,不过在没有化肥的年代,农作物的产量上不去,这是无法跨越的自然规律。

    实际上现代农业的高产很大一部分靠的就是化肥。

    其实每亩25石也很不错了,如果是按照十取一的税比,这就是5000万石的岁入。

    当然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一是因为收税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贪墨、损耗,甚至有的时候某个区域遭灾那么还要减免;二是国家并不需要收这么多红薯……

    红薯的热量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缺点。

    其实朝廷并不需要多少,但该收还是要收,如果不抵税,那民间种植的动力就会减弱。

    收上来哪怕吃不了,也可以卖、可以赈灾,另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红薯和红薯茎都可以喂马,

    红薯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的喂马,对马的健康非常有益,属于优良饲料。

    所以朝廷还是会收红薯。

    当然,两千万亩的土地种出来的大部分的红薯还是被民间吃掉了,老百姓没有那么多好日子过,尤其是西北一些干旱区域,能有吃的,已经是很不错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朱厚照从北京一路走来,没有遇到那么多的流民,红薯是起了大作用的。

    所以刘健才花力气搞了万亩的规模。

    这是一种底气,一旦遭遇灾祸、荒年,不至于把人饿死。

    朱厚照也是到了古代,才逐渐理解古人对于荒年的恐惧,因为生产力不足、运输条件不够,一个区域千里旱灾,上百万的人一旦饿肚子,去哪里找那么多多余的粮食?又得多少马、多少人、多少车才能运过来?

    所以说刘健提议要去看,朱厚照还是很愿意的。

    作为皇帝他应该为地方官员实施的这种工程站台,地方也不远,就选择济南府下面的历城县。

    朱厚照答应了后天去。

    今天就算了,毕竟是皇帝,在宫外临时出行哪里那么容易。

    而且他今天也有今天的事情要做,毕竟让那么多人过来了,总不是听他絮叨这么几句就马上让人走。

    实际上,在朱厚照的概念里,他应该是听众,地方这些官员才是主角。
    第(1/3)页